白酒企业跨界精酿啤酒,战略突围还是盲目跟风?
2025-08-15
作者:编辑近期,两大白酒上市公司相继宣布进军精酿啤酒领域,引发行业热议。五粮液推出“风火轮”中式五粮精酿啤酒,珍酒李渡发布“牛市News”高端精酿产品。
白酒巨头们跨界精酿啤酒,是看到了真正的市场机遇,还是仅仅在存量市场中跟风寻找噱头?
五粮液、珍酒跨界入局精酿啤酒
近日,五粮液旗下仙林生态酒业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将全新推出一款中式五粮精酿啤酒,产品名为“风火轮”,以此正式进军中高端精酿啤酒市场。该款啤酒定价为19.5元/罐(390ml),预计8月15日正式上市。
很快,另一家上市酒企珍酒李渡也高调宣布入局。8月8日,珍酒李渡实控人吴向东在个人直播中推出“牛市”精酿啤酒,铝瓶装零售价88元/瓶(375ml),定位高端小众圈层。
目前看来,两家酒企推出的精酿啤酒产品定位中、高端,并都计划依托已经成熟的白酒经销体系,加速进行市场布局。
据此前消息,“牛市”精酿啤酒耗时三年研发而成,由吴向东亲自站台推广。珍酒方面介绍,目前,“牛市”啤酒正在招募线下一级代理商和线下团购商。此外,早在2017年,吴向东控股的金东投资集团就以17.95%的持股比例,参投了黑龙江辛巴赫啤酒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底,又在湖南成立湖南东酿牛市啤酒有限公司,由上市公司珍酒李渡全资控股。此外,该公司拟投资建设金东集团啤酒生产基地项目,已初步进行选址。
媒体报道,五粮液方面曾表示,“风火轮”精酿啤酒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市场进入策略,明确覆盖中高端啤酒价格带,以核心大单品“风火轮”中式五粮精酿啤酒锚定主流市场价格与区域覆盖。
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有限公司啤酒项目负责人指出,“风火轮中式五粮精酿啤酒的推出,是五粮液品牌战略的一次重要进化,它不仅是产品线的丰富,更是品牌年轻化、国际化的关键落子。”
市场变革下,白酒企业的多元化突围
白酒企业集体跨界精酿啤酒的背后,是传统白酒市场增长放缓与精酿啤酒赛道快速扩容形成的鲜明对比。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产量同比下降1.8%,2025年一季度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同比下降7.2%,行业整体进入深度调整期。
中研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的渗透率将提升至6.3%,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达1300亿元;而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至1600亿元。
中国酒业协会也预测,未来五年精酿啤酒的增速将继续领跑啤酒行业。
销量压力与消费结构变化,促使白酒企业寻求新的增长曲线。数据表明,精酿啤酒市场潜力巨大,不仅吸引了传统啤酒巨头,也吸引了白酒企业跃跃欲试,精酿啤酒成为白酒企业寻求增量的重要方向。
知趣咨询总经理、酒类分析师蔡学飞认为,白酒企业进军精酿啤酒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渠道复用、品牌势能转化和供应链协同等方面。
渠道方面,成熟的经销网络可实现快速铺货。据悉,“风火轮”精酿啤酒采取“自营基地市场×全国区域代理×品牌联合”的复合模式。在核心重点区域,如华北、华东,将依托区域代理商、品牌联合方等资源优势进行突破。同时,精细化渠道运营,按大型商超、便利店、餐饮终端、大客户团购等进行分类管理,线上渠道将充分利用五粮液集团电商资源,并探索品牌定制等特殊渠道开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销售网络。
而作为中国白酒头部品牌,五粮液等企业的金字招牌也为精酿产品注入了高端基因和市场公信力,更多的白酒企业加入精酿赛道,未来也会更好地带动精酿啤酒品牌化发展。
供应链协同方面,白酒企业拥有成熟的产业链与生产经验,在原料采购、生产管理上的经验规模可有效降低精酿啤酒的生产成本,提升品牌竞争力。
有啤酒经销商认为,白酒巨头做精酿不仅是卖酒,也是品牌年轻化的长期投资。当下,新消费人群的需求主要在于情绪价值,精酿啤酒抓住新消费者,“口感是基础,情绪才是增量的动力。”
白酒分析师肖竹青表示:“传统的品牌大佬进入精酿啤酒赛道,需要学会用年轻人喜欢的品牌传播路径来有效触达Z时代消费人群,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鼓励消费体验分享,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将精酿啤酒项目做大做强做长远。”
跨界挑战不容小觑
尽管机遇诱人,白酒企业跨界精酿仍面临显著挑战。
首先是品牌认知冲突,消费者对白酒企业啤酒产品的专业性存疑,且白酒的商务调性与精酿的年轻化、小众文化存在割裂。茅台集团早年推出茅台啤酒最终折戟的案例警示后来者,高端定价与渠道不适配必将导致市场受阻。
其次是运营模式差异,精酿啤酒的短保质期、高频复购特性与白酒的长周期库存模式不匹配,渠道转型成本较高。
市场教育成为另一大挑战。精酿消费者对口感极为敏感,风味一致性要求严格,这与白酒的酿造管理逻辑不同。行业专家指出,成功跨界不能仅靠品牌背书,更需要建立适配啤酒市场的产品研发、渠道管理和消费者沟通体系。
那么,白酒企业跨界精酿啤酒的前景如何呢?
短期来看,精酿啤酒或许确实能为白酒企业带来业绩增量,然而长期来看,白酒企业的跨界能否持续成功,取决于其能否建立独立的专业形象、适应精酿啤酒的快周期运营并持续创新以避免同质化竞争。
蔡学飞表示:“在目前酒类消费多元化趋势下,精酿啤酒市场已进入‘战国时代’,而跨界竞争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除白酒企业外,独立精酿品牌、新零售企业也在加速布局。盒马、海底捞等通过即时零售和场景化产品快速渗透。在这种多元竞争格局下,白酒企业需明确自身定位,避免盲目跟风。
我们可以看到,五粮液“风火轮”历时两年研发,珍酒李渡“牛市”耗费三年打磨,这些投入体现了企业的战略耐心,而非短期投机。
所以综合来看,白酒企业跨界精酿啤酒,是基于市场趋势和自身战略需要的理性选择,是传统酒企面对市场变革的主动求变。在消费多元化、年轻化的大背景下,这一跨界尝试有助于白酒企业拓展消费场景、触达新客群、优化产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