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不动的白酒,为何在胖东来卖爆了?
2025-08-15
作者:编辑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酒鬼酒与胖东来联名的“酒鬼·自由爱”却半天抖音销量破千、线下抢购断货。可以说,这款产品一上市,便成为了爆款。
白酒行业整体遇冷下,胖东来的成功尤为引人注目。
胖东来卖白酒,卖出了白酒大单品
2022年底,胖东来与宝丰酒业合作推出的清香型白酒品牌“自由爱1995”,以75元/瓶的亲民价格迅速赢得市场青睐,成为少有的“上架秒空”的网红产品,甚至经常卖断货。根据相关媒体公开报道,其日均销售量达3000-4000箱,周末和节假日更能达到5000-7000箱,月销10万多箱。据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公布的2024年数据显示,其年销售额达5亿元。
此前,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平台中透露,“自由爱单品今年(营收)可能十亿左右,努力把胖东来和合作企业成就为国际品质标准企业。”此举,被外界看作是为胖东来与酒鬼酒联名的产品造势。
7月19日,酒鬼酒与胖东来联名打造的“酒鬼·自由爱”正式上市。该产品首先在胖东来全国13家商超及官方小程序、抖音同步上架。
据悉,这款产品为胖东来和酒鬼酒联合打造的馥郁香型白酒,酒精度是52度,容量为550ml,售价为200元/瓶,1200元/箱。
销量数据显示,“酒鬼・自由爱”一上市,即成为了爆款。首日上线不过半天时间,单在抖音平台,单瓶销量就超过了一千,线上渠道迅速售罄,同时,在线下渠道也掀起了抢购热潮,部分线下门店出现了短暂的断货现象。
如今登陆胖东来线上超市,“酒鬼·自由爱”产品仍然显示售罄状态。
在经济下行,白酒动销困难的背景下,消费者为何对胖东来白酒情有独钟呢?
信任经济下,东来严选成为金字招牌
“酒鬼·自由爱”打破了传统的白酒售卖规则,公开透明的定价政策与传统白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架首日,胖东来就公开展示了产品的完整成本构成:售价200元中,产品成本115.34元、开发成本13.26元、费用及税金39.66元,综合成本168.26元,胖东来仅保留了31.74元的毛利,毛利率约15.87%。这种远低于传统酒类流通环节的毛利率,凸显了其“高质平价”的一贯理念。
而白酒行业向来以高溢价著称,胖东来这“成本直给”的定价方式,犹如平地惊雷,一举击碎了白酒市场长期默认的价格潜规则。
事实上,透明定价机制是胖东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爱1995”通过此种策略在2024年创下了年销5亿元的奇迹,也让合作方宝丰酒业变为跻身清香型酒企的“第二梯队”。如今,“酒鬼·自由爱”的推出即爆款也验证了此种模式的积极性。
胖东来将消费者信任视为需要长期经营的核心资产,其商品价签不仅公开进价、售价和毛利率,还详细标注配料、供应商及监督电话。这些机制打破了传统零售业对进货价的保密惯例,让消费者明白每一分钱花在哪里,从而建立起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关系。同时,这也筛选出了重视品质而非单纯低价的高价值客群,实现了从价格博弈到价值认同的商业升级。
种种看似违背商业常识的行为,经过长期沉淀,最终转化为了胖东来“极致性价比、品质有保障”的信任口碑,成为品牌最坚实的无形资产。而对于品质的追求也让东来严选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金字招牌。
商超与酒企的联名并不罕见,盒马、永辉等纷纷推出联名款白酒产品在为价格厮杀时,胖东来却用实力证明了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价格标签上,而在于多年来构建的品质与信任的经营哲学上。
此外,因为产品的主要售卖区域在河南,当地消费者对于酒鬼酒的馥郁香并不熟悉,认知度较低。为了酒鬼酒的香型突围,胖东来量身定制了“体验+教育”方案:在13家门店设置了“盲品对比区”,让消费者直观感受馥郁香与浓香的差异;并利用会员系统定向推送产品手册,解析“一口三香”的工艺密码;另外,胖东来还联合本地餐饮渠道推出了“买酒送湘菜”活动,以此强化香型与地域文化的关联。
从许昌胖东来超市的抢购盛况看,这种策略已初见成效。在排队人群中,不乏原本只喝浓香酒的中年消费者。
数据显示,胖东来白酒专柜的动销率高达92%,远超行业平均65%的水平。“坦诚相待让胖东来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强烈的信任感,而极致体验则让爆红得以长红。”专家表示。
结语
在理性消费主导的质价比时代,零售巨头胖东来以“信任经济”为支点,成功撬动了白酒行业的价值重构。
事实来看,胖东来的信任资产展现出了显著的跨界赋能效应。“自由爱系列”白酒之所以能快速打开市场,核心便在于胖东来长期积累的零售信任资产成功实现了跨品类迁移。这种独特的信任溢出效应,让一个零售品牌能够以“外行”的姿态,在传统白酒领域实现快速破局。
从宝丰到酒鬼酒的联名成功来看,对于合作酒企而言,与胖东来联名确实是一条“借势超车”的捷径。但酒企也需要清醒认识到,这种合作短期可以借助胖东来的信用背书快速获客,但想要长期发展,酒企必须建立自主的信任体系。如打造透明化生产体系、构建品质认证机制、培育直接用户连接等。
在白酒行业年轻化、低度化的转型浪潮中,如何与消费者建立以品质为核心的信任纽带,或许已成为酒企破局而生的关键。